股东知情权是保障股东有效参与公司治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
我国股东知情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知情范围狭窄、行使程序繁琐、救济途径不畅等,限制了股东知情权的有效行使。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剖析了我国股东知情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域外立法经验,从完善立法、拓宽知情范围、简化行使程序、畅通救济途径、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建议,以期为构建完善的股东知情权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东知情权;知情范围;行使程序;救济途径;公司治理
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享有的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的权利,是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股东知情权制度则是指规范和保障股东知情权实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公司章程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其核心在于明确股东的知情范围、行使程序、救济途径以及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等,以确保股东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公司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地行使知情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二、研究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的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不断完善。
学术界对股东知情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东知情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价值
部分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股东知情权的理论基础,如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并阐述了股东知情权制度的价值和功能,认为其有利于保障股东的知情权,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例如,陈立彤、刘俊(2020)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探讨了股东知情权的制度价值,认为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