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梅雨期间的强降水也常常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梅雨降水的成因机制,提高对梅雨降水的预测水平,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7年6月29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梅雨降水过程为例,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环流背景、水汽条件、物理量诊断等,探讨了此次梅雨降水过程的成因机制。
关键词:梅雨降水;华东地区;成因分析;环流背景;水汽条件
1.1梅雨
梅雨是指每年夏季风爆发后,在江淮地区出现的持续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现象。
它是东亚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夏季降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梅雨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陆热力差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等。
1.2梅雨锋
梅雨锋是指梅雨期间,位于江淮地区上空的准静止锋。
它是冷暖空气交汇的界面,也是梅雨降水的主要发生区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